中國人,骨子里有著對中式生活的熱愛,只是這些隱藏在骨子的熱愛未能在同一時間里迸發(fā)。
有的人因耳濡目染喚起了這種熱愛,或者悟出了這種生活方式;有的人則是在經(jīng)歷了人生起落,忽然覺醒,尋找這個隱藏于肉身血液中的力量;還有人因受自然和書本的引導(dǎo),敏感而細(xì)膩地尋找到所謂自己的本真。

中式生活是怎么樣的,我大致歸為兩個字 “ 閑、美?!敝惺缴钭钔怀龅奶攸c即是 “ 閑 ”,閑然后就是創(chuàng)作和思考。
梁實秋說:“ 人在有閑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 ”。閑非懶,是一個過程,放眼看中國的文人,都是閑人,不爭名利,不圖榮華。
閑于詩詞歌賦中,閑于繪畫樂器中,是一群靈魂享樂者。
中國的文人遠(yuǎn)至莊子、陶淵明,近至歐陽修、蘇軾,這些文人肉體身處貧寒或者仕途艱難,卻從未放棄過精神的享樂,靈魂的富庶。
每個人都將有一個中式院子情結(jié)
聞一多說:“ 每一個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(yuǎn)留著一個人的烙印,這個人就是莊子 ”。
美學(xué)大師李澤厚也說:“ 中國文人的外表是儒家,但內(nèi)心永遠(yuǎn)是莊子?!?/span>
周作人先生曾言 “ 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,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,生活才覺得有意思?!?/span>
人生的生活智慧,大抵如此,此無用既為大用。
中式生活無疑是尋找美的一個過程
中國人自古在美學(xué)領(lǐng)域里獨領(lǐng)風(fēng)騷,宗白華先生說:“ 中國人于有限中見到無限,又于無限中回歸有限。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,而是回旋往復(fù)的。”
中國人是天生的浪漫主義者,從畫作到詩歌無一例外,而中式美學(xué)也具備這個特點。
中國古典美學(xué)它基本不在意認(rèn)知論,它在意境體驗。
老子講 “ 致虛極 ”,莊子講 “ 坐忘 ” 都是以虛空的心態(tài)去體悟人生;
清代畫家惲南田說:“ 須知千樹萬樹,無一筆是樹。千山萬山,無一筆是山。千筆萬筆,無一筆是筆。有處恰是無,無處恰有,所以為逸。” 正是此道。
中華文化的主體,儒釋道三家兼而有之,儒家中庸,釋家圓融,道家虛空,這三種體驗構(gòu)成了古典中國在審美上大致的一個輪廓。
而具體到每一個時代,他們的 “ 美學(xué) ” 都是不一樣的。魏晉風(fēng)流,初唐剛健,晚唐旖旎,宋朝清麗。
中式美學(xué)是超出事物本身的,“ 意境 ” 為中式美學(xué)的核心,出于對宇宙本體 “ 道 ” 的尊崇,中國人將美歸之于道,又基于對道的藝術(shù)詮釋,將美歸之于道的形態(tài) —— “ 意象 ” 和其高級形態(tài) “ 境界 ” 美在道,亦即美在意境。
沒有任何一個字或者詞語可以涵蓋中式生活方式的全部,因為它分綱擇目,相互變化融合。
我們可以看戲,可以聞香,可以吃茶,但更可以賞析戲曲、聞香造句、品析沏茶工藝,一味地不講究只是粗糙與粗鄙,只有通過繁復(fù)的儀式和形式,才能真正了解精致生活的造詣,才能找到其中最舒服的平衡點。
而這些都為極其簡單平凡的事情,卻都涵蓋了中國人的生活智慧,體現(xiàn)對美的追求及感受。
沏杯清茶
把盞品香茗
坐聽雨聲
閉目思人生
這正是中式生活中的閑
是悠閑,亦是清閑
是“笑看風(fēng)輕云淡、閑聽花靜鳥喧”
是“洗墨魚吞硯,烹茶鶴避煙”
生活除了心態(tài),也在意境
傳統(tǒng)家具流傳千年
凡是喜愛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人
都無法拒絕中式
帶來的唯美氣韻和雅居格調(diào)
原木的花紋不加雕琢
充滿樸素厚重的歷史感
讓家居生活充滿中式風(fēng)情
品味中式生活
似乎是在欣賞一種文化
體驗一種生活,安頓一種理想
這種凝練了無數(shù)智慧的中式生活
在極速發(fā)展的現(xiàn)下社會
成為最令人艷羨的生活方式